训练2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这表明罗斯福总统()A.具有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B.对美国前景没有充分把握C.基本安于美国的社会现状D.要对美国进行彻底的改造2.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3.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本质目的是()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4.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划,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徽章(见下图),这一法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D.《社会保险法》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6“.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7.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8.年2月3“日,法律界网站登载题为罗斯福新政时期,是总统权力扩张最迅猛的时期。事”实上,新政期间,总统权力的转型,也是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一个后果。这里所说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型指的是()A.向分权制衡型转变B.向总统权力型转变C.向社会福利型转变D.向国家干预型转变二、非选择题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失业者经济萧条中罗斯福与煤矿饥饿的母亲工人在一起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