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教育制造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动态性调整(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山东青岛266112)[摘要]为适应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只有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教学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只有做出动态调整,才能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制造类专业;教学计划;动态性;调整[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51-01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动态调整教学计划,把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一、教学计划的动态特征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它本身具有动态性原则。(一)制订过程的动态性教学计划的制订一般包括制订、执行、评价和修订四个环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制订,以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为例,是在组织专业调研团队,充分调研本专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实际,制订出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组织专家对教学计划进行充分论证,然后实施教学计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反馈,根据评价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这一过程极好地体现了教学计划制订过程的动态性。(二)管理过程的动态性人才培养规格受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影响,而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还要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源、学生素质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需要通过教学计划的动态性来适应,保证教学计划既要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符合学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这种动态性也是促进教学计划改革的原动力。(三)课程内容的动态性教学计划是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等若干课程及课程标准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为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尤其是专业课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设备、新工艺等必须及时添加进教学中,课程标准也应随之更新,因此,教学计划的动态性也就随之显现。二、中职制造类专业教学计划动态调整的必要性(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職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育主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价值取向,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两者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岗位和职业岗位群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新的特点,这就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来适应市场变化,拓展新的专业方向,创新培养模式。因而,专业的动态调整,对应的教学计划势必也要调整。(二)适应科技的进步,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学校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企业所需的矛盾日益显现,这就迫切需要建立成熟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知识,主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以期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三)顺应职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育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