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在于对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上肢骨折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把上肢骨折的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取100位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都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并且,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对护理的评分和态度进行比对。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对护理的评分和态度皆优于对照组。由此看来,对于上肢骨折的患者应多进行康复护理。关键词;康复护理;上肢骨折;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引言上肢骨折作为一种临床的常见病,多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而在手术中多以加压钢板和髓内钉作为方法,因此,上肢骨折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加大了患者的心理,身体的双重负担。本文将对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参考对象,现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在实验组内有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22例;在对照组中有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21例。其中,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p>0.05,可以进行比较。1.2采集样本及方法1.2.1采集样本在两组患者手术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基础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采用以下康复护理方法:(1)多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及时为其做出解答;并且多观察患者心理,预防患者出现焦躁,紧张等过度、不利于恢复的情绪;多与患者交流,建立患者乐观积极的情绪。(2)从细节做起,根据患者的年龄、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考量。注重细节,对温度,卫生也应更加注重;并记录患者每日的变化,以尽快规划出适合的运动方法。患者每次进行康复训练后,护理人员都要对其身体出现的状况进行记录,如:是否出现了强烈同感、精神状况伤处肿胀等情况。(3)当患者出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留下患者的准确联系方式并且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3]。1.2.2方法在之后的一个月,对出院的两组患者进行一次寻访,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心理、生理差异是否较大;并且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满意程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普遍的方法是患者反馈,因此,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最高评分设置为5,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4];并且,根据两组患者的上肢恢复自理能力和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中用平均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k,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来进行检验。因此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比较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得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在心理比较为4.90±1.72与3.58±1.67,其中P值<0.05;在自理能力上,4.60±1.47与3.20±1.48,其中p<0.05,在运动上3.81±1.45与2.97±1.65,其中P<0.05.对此得出结论: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优于基础护理的患者。从图中可看出,无论是从心理,运动恢复情况还是自理能力,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评分最高为5时,实验组能得到4.9、4.6的最好成绩,可见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运动指数,还有自理能力的恢复,康复护理干预都是最优选择。2.2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对于通过问卷得到的两组患者对满意度的比较,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满意度百分比分别为不满意的1%,9%,满意的17%、33%,非常满意的32%、8%,满意率49%、41%,其中各组分别为P<0.05。从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实验组的满意程度都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差距较大,由此客观,康复护理干预较好。3.讨论从以上两个结果分析,无论是患者的心理,身体最优选择都是康复护理,可得出结论;作为20世纪的新产物-康复医学对患者残余机能的回复有着不小的作用;并且,随着老龄化的严重化,这项医学的发展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医学领域表现出来[5]。就上肢骨折来讲,其主要是由直接暴力引起的,根据青少年和老人的情况不同,对比来看,对于青少年,对其劳动力、生活质量、日后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患者,提高和改善伤患处,提高患者的自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