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珙县巡场镇第一小学校教师:龚建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准备】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教学过程】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1.由学生熟悉的直线、射线、线段摆图形导入,摆成三角形。2.出示第51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1三角形物体的图片。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小组同学互相帮助,画一个三角形并讨论: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征?(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用学生已学的角的相关知识解决此问题。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导学生或者看书上的结论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让学生分别体会:三条、线段、围成。(3)用学会的三角形概念判断三个图形是三角形吗?再次体会:围成。(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对的画“√”,错的画“×”2.赏一赏:多彩的三角形。(1).自行车、电线杆等的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更牢固、耐用了。(2).埃菲尔铁塔、电线塔。(3).交通标志、银行标志、日用品、国旗标志、雕刻艺术、饰品、帆船、天安门、鸟巢等三角形。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分组活动: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3)及时训练:说一说,围篱笆,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4)练习第54页第4题。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先看书第53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2)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3)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4)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5)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三、巩固练习:1.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2.拓展练习:说一说三角形的底和高,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四、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五、课堂反思: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特征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