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1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⑴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后汉书•孟尝传》)大将军邓鹫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张衡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萧统《陶渊明传》)建兴元年,名行为先提拔。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三国志•诸葛亮传》)提奖后辈,以《北史魏收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例句:2/3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南史•何远传》)王夺郑伯歧,郑伯不朝。(《左传•桓公五年》)3—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例句: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汉书•张释之传》)4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1)表示兼职的:领、力口、兼等例句: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三国志•诸葛亮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指南录〉后序》)(2)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例句: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列家》)15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3/35例句: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三去相,三复位。(《史记•平原君列传》)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归田等例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永宁六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刘般传》高考文言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14/35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害:5/35嫉妒。12•何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一一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女r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2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6/35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一一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w2I.”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w22•哆: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