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那间小木屋(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哈尔滨市呼兰区铁东学校赵秋影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及作用《桃林那间小木屋》是六年制小学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的是作者经过看见公路边的一个告示,激发了他的好奇心。按照告示的指引,他找到了一片桃林。那里无人看管,顾客自己采摘,自己付款。作者感慨在这间小木屋得到的信任何被信任的喜悦。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学会信任他人,知道怎样得到他人的信任,能够从细节中领悟文章主题,培养语感,掌握记叙文的层次结构,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及本单元的主题作文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文中所蕴含的道理。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个性化地理解的文章的能力。5.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诚信做事的品质。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文章细节描写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出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学情分析三年级好处于过度阶段,整体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自主能力不够,是由低段过渡到高段的枢纽点,要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吧,说说你是怎样购物的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购物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的购物经历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桃林那间小木屋。(板书:桃林那间小木屋)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三、精读体会1.究竟是桃林主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产生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句子。2.所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屏幕出示: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我总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那两条狗看着我,在我身边走来走去。狗在我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我把桃子装进汽车,又把5元钱放进钱箱里。这时蹲在钱箱旁的那只大花猫,“喵喵”地叫了两声,似乎是和我说再见。3.结合具体的句子和词语说说为什么这些做法让作者体会到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1)和同桌说一说。(2)学生说,大家补充。相机朗读。(3)让来者有如此感受的设计者是桃林主人,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课文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才让我们体会到了桃林主人那份信任、周到与热情感受到这片桃林的与众不同,这种写法多好啊我们以后也要学着运用。四、拓展延伸去过桃林那间小木屋我们每个人都怦然心动,那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回家之后试着运用作者这些好的写作手法把它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交流。)请同学们再次快速读读全文,说说现在在你的心理桃林那间小木屋是一个什么地方?就让我们把这份诚信传递下去,让我们每个人都尽情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多么的美好。板书设计:桃林那间小木屋纸条猫狗诚信告示箭头自评:本节课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以感情为线索,和学生一起经历这次自摘桃子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在自摘桃子的经历中,作者有什么心情感受,从喜悦入手,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以喜悦贯穿全文,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再通过划出桃林主人对顾客的信任的有关词句并理解,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然后交流。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学生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