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之巴金《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老舍1966年,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彭德怀被批斗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68年6月50日目睹了贺龙批判大会后,自缢身亡。容国团叶剑英元帅说过:文革整死了2千万人,整伤了一亿人,浪费了8千万人民币,一个民族还经得起这样的灾难吗?小狗包弟资料卡姓名种族起名缘由性格特点何时被巴金收养被害时间包弟日本瑞典旧主人起名“斯包弟”,为了简化,称“包弟”;“弟”是带有血缘关系的字眼,表示巴金家已把小狗包弟当作是自己家人来看待。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1959年文革期间(1966年8月下旬)从文中找关键词,概括小狗到我从文中找关键词,概括小狗到我家的经历和我相应的情感变化:家的经历和我相应的情感变化:与狗亲密相处不知如何安排包弟不知如何安排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之后心不得安痛苦煎熬至今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请大家将故事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考?思相同点: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通过对比(人不如狗)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三.首段写了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有什么作用?结构:为下文写包弟的故事作铺垫、引起下文。思想内容:两个类似的例子,表现了这类事件的普遍性。以狗的仁义反衬人的无情。奠定了伤痛的感情基调。提示:从结构、感情基调、思想内容来分析。品读感悟:现在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或有感触的句子、语段,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悟。•“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文章以议论结尾,卒章显志。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探究主旨•温馨提示:•从对文革现实的描述中揭露了什么?•从对小狗的歉意和内心熬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探讨?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不可为一己之私而使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探讨?总结“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来”“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学习巴金先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的精神,用朴实的语言写篇自我反思的日记。拓展:1970年12月6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出访波兰。按照日程安排,勃兰特将于第二天向华沙无名烈士墓和华沙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二战时期,波兰人死亡600万,很多人对德国人有敌视情绪。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来到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在为死难者献花圈时突然双膝跪倒,向材料提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人杀戮的600万犹太人谢罪,为本国、本民族的不光彩的历史谢罪。2005年10月1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一次以出其不意的“突袭”方式,任内第五次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自2001年4月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小泉年年“拜鬼”,一次不落。今朝已是第五次。如何看待两人的行为?材料提供:☆勃兰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