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基本性质及焦炉煤气制氢工艺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相同体积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C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C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如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特别是被钯吸附)。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75%时,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在-252°C,变成无色液体,-259°C时变为雪花状固体。分子式:H2沸点:-252.77°C(20.38K)熔点:-259.2C密度:0.09kg/m3化学性质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①可燃性(可在氧气中或氯气中燃烧)2H2+02二点燃=2H20(化合反应)(点燃不纯的氢气要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H2+Cl2二点燃=2HCl(化合反应)②还原性(使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H2+CuO=加热△二Cu+H20(置换反应)3H2+Fe203二高温=2Fe+3H20(置换反应)3H2+W03二加热△W+3H2O(置换反应)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工艺1.1工艺原理变压吸附工艺过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份的吸附能力随着压力变化而呈现差异的特性,对混合气中的不同气体组份进行选择性吸附,实现不同气体的分离。为了有效而经济地实现气体分离净化,除了吸附剂要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外,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具有关键意义。吸附剂的再生程度决定产品的纯度,也影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吸附剂的再生时间决定了吸附循环周期的长短,从而也决定了吸附剂的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再生方法及吸附周期时间,对吸附分离法的工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变压吸附过程在加压下进行吸附,减压下进行解吸。由于吸附循环周期短,吸附热来不及散失,可供解吸之用,所以吸附热和解吸热引起的吸附床温度变化一般不大,波动范围仅为几度,可近似看做等温过程。变压吸附工作状态是在一条等温吸附线上变化。1.2装置工艺框图如下:点①②③间为本装置界区范围1.3装置工艺描述本装置由原料气精脱萘除油、预处理工序、变压吸附提氢工序、除氧干燥工3个工序组成。1.3.1焦炉煤气精脱萘除油工序:本工序由2台焦炉煤气压缩机(1开1备)组成,在压缩机一段出口压力为:0.22Mpa串联精脱萘系统,目的是进一步脱除萘保证压缩机能稳定运行,经精脱萘后的焦炉煤气再返回到压缩机2段人口,经3级压缩至1.80Mpa再送往2台并列操作的除油过滤器系统,其中1台进行焦炉煤气除油,另1台再生后备用后续的预处理工序。1.3.2焦炉煤气预处理工序:压缩后的焦炉煤气在本工序中得到进一步净化,主要是将压缩后焦炉煤气同时将有害杂质脱除到后续变压吸附过程允许的要求。经过除萘、焦油和脱硫初步处理的焦炉煤气,除氢以外还含有不少于20种的杂质组分,其中微量或少量的戊烷、苯族化合物、萘、硫化物、氮氧化合物、氨、焦油等组分,对于变压吸附工艺采用的吸附剂来说,吸附能力相当强,以致难于解吸,即使含量甚微,也容易在吸附剂上逐渐积累导致吸附剂性能下降。本工序就是为焦炉煤气在进入变压吸附提取纯氢工序之前将这些杂质进一步净化而设置的。焦炉煤气在1.80Mpa压力下进入由2台吸附器所构成的变温吸附系统,用于除去剩余的硫化物、NOx、苯和其它高烃组分。变温吸附系统的2台吸附器中,总是有1台处于吸附(脱除原料气中杂质)步骤,另1台处于再生(脱除吸附材料中杂质)步骤,准备再次进行吸附步骤。再生用的气体来自变压吸附系统排出的解吸气。解吸气被加热器由蒸汽升温到大于150°C,进入处于加热再生步骤的吸附器将吸附材料中吸附的杂质组分解吸出来。预处理系统工作顺序如下:A塔ADHCRB塔DHCRA注:A—吸附D—排放H—加热C—冷却R—充压1.3.3变压吸附(PSA)工序净化后的焦炉煤气在本工序采用变压吸附技术除去焦炉煤气中经预处理后剩余的所有杂质,氢组分得到浓缩。由于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