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六年级下册教材教法研习表单元章节或篇目知识点关联知识学情(容易出错点)环境教育渗透点前置学习问题设计练习设计第一单元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4、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通过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从本单元课文内容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领悟到人生的哲理,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进行合理想象,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增强语感。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有文言文,有散文有记叙文。文章内容朴实,真诚,语句或优美或简洁,给人启发,发人深思。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同学们,你从《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中,你们得到什么启示?(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具体说明)一、课文回放:1、《学弈》选自,这篇文章告诉我们:2、《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体现了:二、按要求改写句子。1、小明爱钓鱼。(扩句)2、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第二单元6、北京的春天7*、藏戏8*、各具特色的民居9*、和田的维吾尔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1、掌握字词,积累语言。2、通过读课文,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智慧、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兴趣。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谋篇布局,感受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描写,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通过以前学过的内容,继续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和灿烂,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课文篇幅都较长,而且阅读课文居多,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加深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北京人是怎么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征?一、比一比、再组词。勘()饶()竣()堪()绕()俊()挚()班()歉()垫()斑()谦()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热闹()娴熟()宽敞()惊恐()第三单元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12、为人民服务13*、一夜的工作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自主积累。2、了解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对于革命先辈的事迹,学生曾经有多次接触,对其精神有深刻体会,却未曾像本单元提高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本单元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难点上给予必要的点拨。学习本组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佩和爱戴之情,还能使学生思想上得到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1、“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一、换个部分组成词,再组成词语。骏___()瑕___()填___()梢___()二、关联词语填空1、大量阅读()能增长知识,()能提高写作能力。2、班车每天准时到达,()刮风下雨()都不误点。3、时间()流逝()再也不会返回。第四单元14、卖火柴的小女15、凡卡16*、鲁滨孙漂流记17*、汤姆·索亚历险记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语句。2、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4、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的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本单元围绕“外国名篇名著”安排了四篇课文,可让学生与已有的阅读经验链接起来,并可将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如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