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完善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摘要声像档案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全宗的一员,可以提供生动的基础和凭证,使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完整的收集、贮存、利用好视听档案是档案工作内容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办公条件的信息化改善,在政府和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以便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调查发现,声像档案存在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保存管理不善、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文件的完整性和声像档案的妥善保存和利用,导致音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整个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关键词:声像;档案管理;研究引言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军事和其他活动,通过特殊设备和特殊的载体材料,借助图像和声音符号来记录文件信息,辅以文字、符号功能和艺术价值作为参考文档,根据文件系统集中管理的一种特殊的文件,也称为音频和视频文件。声像档案来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形式,主要是电影,音频和视频文件,如:磁性材料为轴承照片档案、录音视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等;另一种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形式下的0或1的数据流的音像档案、最典型、最常见的数字照片档案。一、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缘由以媒体单位发展为鉴,拓展管理思维新视野,声像档案的产生领域很多,涵盖了各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其中产量最为巨大的是媒体单位,即各报社、电台、电视台等。随着经济的发达,人们对于各媒体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于媒体单位而言,这种多样化的高品质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并引发现实工作中的矛盾,即一方面他们苦恼于如何做出更新颖更有竞争力,可以抓住人们眼球的节目;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文化效益的海量声像档案资源却静静的躺在库房里,依附在报损边缘的胶片上或连播放设备都找不到的受霉变威胁的磁带上,无声息直至走向最终的消失。过去,媒体领域对于声像档案的认识停留在“历史的见证”上,认为其进入库房后就作用不大了,因而采用传统手工查询模式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一旦有节目编辑需要,必须从成千上万的拷贝、磁带中查询符合条件的几组镜头,工作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声像档案部门管理部门因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日益被边缘化。当数字技术引入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后,在媒体领域出现了“媒资”概念,“媒资的全称是媒体资产管理MAM(MediaAssetsManagement),就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表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信息发布,以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借助媒资,媒体领域可以把所有声像档案,无论是传统材质,还是新型载体,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平台存放于内,并以手工无法想像的效率进行运转。或于数据库中查询,或于网络上播放,或于其它材质转移。总之,在媒资概念下,声像档案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速,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媒体工作者的难题。二、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二)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纰漏如下:声像档案保管不利,有的声像档案长期沦为个人或科室部门保存,不移交档案部门统一管理,或人员工作变动,机构调整时,不履行移交手续,造成声像档案失控与流失。归档不及时,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如照片底片须同时归档,辅以文字说明,如不及时归档,过后摄影人员也难以准确完备追忆;且照片、底片分家,又无文字说明,使珍贵的照片失去宝贵价值。从声像器材使用看,许多单位是“一盘带子反复用”,猴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录摄后面的删前面的,导致原始录摄资料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