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民俗文化编辑人:曹伟宗教文化(一)佛教1、佛教的起源与发展2、佛教的传播3、佛教的基本信仰4、佛教的经典和标志5、佛教供奉的对象与节日1、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佛教创始人为释迦部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他被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2、佛教的传播(1)北传佛教(2)南传佛教(3)藏传佛教3、佛教的基本信仰佛教相信“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4、佛教的经典和标志佛教的经典是《大藏经》,由经、律、论三部经组成,总称“三藏经”或《大藏经》。佛教标志“卍”,表示吉祥万德。“卍”原由武则天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5、佛教供奉的对象与节日佛教供奉的对象主要分为四级:佛、菩萨、罗汉及护法天神等。佛教重要的佛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最重要的节日有佛诞节、成道节、盂兰盆节等。(二)道教4、道教的经典和标记2、道教的两大教派3、道教的信仰与道规1、道教的简要情况5、道教供奉的对象1、道教的简要情况道教是中国固有的本土宗教,起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神仙方术之士利用了阴阳五行之说及墨子明鬼思想、老子《道德经》中的可用部分。2、道教的两大教派南北朝以后,道教在理论和组织形式上逐渐完整,唐宋时达到鼎盛。金元时,发展形成了以王重阳为首的“全真道”和张与材为首的“正一道”。张与材王重阳3、道教的信仰与道规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主要道规是“三皈五戒”。4、道教的经典和标记道教的经典是《道德经》,其经典总集为《道藏》。道德的标记是太极八卦图。(三)伊斯兰教1、伊斯兰教的简要情况2、伊斯兰教建筑和节日1、伊斯兰教的简要情况伊斯兰教也称回教、清真教,公元7世纪初由阿拉伯人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2、伊斯兰教建筑和节日清真寺时我国对伊斯兰教寺院的称号,时伊斯兰教徒聚会礼拜的场所,也称为礼拜寺。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节日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形成民俗,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四)基督教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2、基督教的经典与标志3、基督教信奉的对象及圣礼4、基督教建筑与节日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中期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11世纪分裂为天主教(罗马公教)和东正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在中国新教又称为耶稣教或基督教。2、基督教的经典与标志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基督教的标志是“十”字架,象征耶稣受难。3、基督教信奉的对象及圣礼基督教信奉的对象为“上帝”。信徒要做七件圣事(礼):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4、基督教建筑与节日教堂为基督教的主要建筑,是教徒们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有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近现代的建筑风格。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合称基教会三大节日。民俗风情(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特征4、真实性与神秘性2、民族性与地域性3、差异性与独特性1、传承性与文化性5、参与性与体验性1、传承性与文化性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任何民族的民俗风情,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使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2、民族性与地域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传统和民俗习惯,正因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各不相同、才会对其他民族的旅游者产生新奇的感受,从而使民族风情成为旅游资源。3、差异性与独特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不同,所表示出来观念、文化、民俗也迥然各异的,这就是民俗风情的差异性。民俗风情的展现形式有体态语言、审美趣味、衣着服饰、音乐舞蹈、饮食起居、崇拜信仰、婚庆节日等。独特的民俗风情正是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所在。4、真实性与神秘性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展现的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民俗风情的神秘性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