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助力农林学科建设摘要:针對学生和家长对农林类学科了解不充分、报考第一志愿率不是十分可观的现象,学院特成立专业学生社团——《雕虫文化工作室》,组织一部分对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多样化的开展活动,引领带动周围学生,培养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内在潜力,从而培养优秀农业人才,助力农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关键词:专业学生社团;雕虫文化工作室;农业学科xxx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作为农业类高校,需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培养理念,激发学生对“三农”工作的热爱,为国家培育一懂两爱的杰出三农人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服务三农的热情还有待提高,从事农业工作的思想还不够坚定。针对这一客观情况,基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理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特成立专业学生社团——《雕虫文化工作室》,由对专业有浓厚兴趣的30余名学生组成,在学院领导、专业课老师、辅导员以及业内人士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各项以专业为基础的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为“三农”工作服务的意识,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农业人才奠定基础。一、思想引领加强团队的自身建设《雕虫文化工作室》的成员选择,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相对严格,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他们承担着对周围同学专业带动和思想引领的重要职责,因此,从团队组建开始就很重视成员们的思想建设工作。团队成员学业成绩优秀、思想积极上进,党员和预备党员比例较大,在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中积极主动,工作认真努力,并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前往梁家河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并参与学习调研,个人政治素养得以提升、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更加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团队成员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极参加学院、学校及行业内的专业类比赛,如昆虫标本制作大赛、植保专业技能大赛等,使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不断提升,用优异的成绩带动周围更多学生的参与,并为广大学生群体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一种流行和习惯。二、专业为主多途径开展培育活动工作室的属性为专业学生社团,其所有活动的策划和举办,都基于专业背景,并且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常规活动主要有线上的公众号专栏推送和线下的“教授接待日”活动。学院公众号“植小保”专门为社团设置专栏,分为知识科普的小计部分、答疑解惑的问大神部分,还有动植物培育的我要养部分,定期推送趣味性和科普性十足的微信内容,如介绍昆虫拟态的“那些你‘看不见’的奇异世界”、盆栽荷花培育的“吾家有荷初长成”等,在介绍有趣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的趣味,对专业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教授接待日”活动是由社团承办,由学生与专业课教授面对面交流的线下活动,平均每周一期,每期邀请一位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或农药学方向的教授参加。为了确保所有参与学生都有和教授充分交流的机会,控制规模在20人左右,让师生就人生目标、专业学习、课外活动、出国留学等方面,进行学生需求为主导的提问式分享。旨在通过教授的充实经历、丰富经验和人格魅力,为学生打开神秘的专业大门,排除内心疑虑,引发学生对专业学科的深度思考,从而树立为“三农”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除了常规活动以外,社团还基于专业特色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昆虫文化艺术节”,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分为昆虫科普展、昆虫标本展、昆虫美食品尝、昆虫标本制作、环境保护主题报告等几部分,让参与者从视觉、味觉、感觉上亲身体验,领会农林专业知识带来的魅力和创造的价值,提升所有师生对农林专业的了解和认可度,增强农林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励学生为之奋斗的青春梦想。三、服务社会,展现自我实现专业梦为了对学科知识进行宣传,社团指导同学们在支教活动中普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