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点亮希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长阳特校)在办学过程中,深入理解特殊教育的本质特点,以“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以“崇德启智博爱自强”为校训,以“用心浇灌,以爱呵护,补偿缺陷,育残成长”为办学宗旨,不抄袭、不借用,不好大喜全,不急功近利,稳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不断美化校园环境、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师生素质、增加人文积淀,逐渐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优秀资源中心”、宜昌市“花园式学校”“文明宿舍”示范校、“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長阳县“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突破“小”,着眼“精”,打造美丽校园。“小”是大多数特校的共同特点。一是办学规模小,学校师生人数一般都在百人左右;二是校园面积小,学校在布局和美化空间方面会受到限制。长阳特校面积只有4000平方米,为了摆脱“小”的局限,学校在“精”字上下功夫,精致巧妙布局,科学规划设计:在操场边栽上高大的桂花、香樟,树下安置各种健身器材;把篮球场以外的操场改为草坪,其间植以紫薇、银杏、红叶石楠、红玉兰、金弹子、中华蚊母等不同类型苗木盆景;教学楼前摆上花箱,根据四季轮回而变换花卉品种;其他不规则的地方因势造型设计花坛,植以紫荆、杜娟、山茶花、丁香球、红榉木等多个品种的花草灌木。科学的布局让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通过高低错落的层次,丰富了视觉景象,克服了面积小产生的局促压抑感觉,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四季有绿色,四季有花香”的景观效果,给校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整个校园显得安静而不寂寞,优雅而不奢华,给残障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如家一样的温馨舒适环境。分层次,接地气,美化廊道墙壁。廊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长阳特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没有张贴名人名言和名家名画,而是根据学生智力和认知水平,结合培育目标开发了“DIY”廊道文化,选择他们熟悉并能接受的内容,分层设计,立体布局,充分发挥廊道文化应有的陶冶情操和浸润心灵的作用。在一楼设计“校园明星长廊”,结合本校德育活动和综合评价,展出市级“文明少年”“宜昌楷模”等称号获得者以及其他各类优秀学生的照片,宣传他们的事迹,简单而直接地教育学生怎样争当好学生。在二楼设计“DIY”课程长廊,介绍学校开设的“DIY”特色课程,展出学生优秀手工作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在三楼布置“博爱助残长廊”,通过一幅幅照片、一组组数字,铭记那些关心、资助过学校和学生的人物,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习把爱传出去,用自己的方式来回馈社会和爱心人士。这些内容都来自校园,是学生熟悉的人和事,不仅美化了校园,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树立了典范,解开了自卑的枷锁,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也积淀了学校文化。重生本,育爱心,展现仁爱精神。如果说特殊儿童是折翼的天使,那么特殊学校就是爱的天堂。长阳特校从对残疾儿童的关怀以及对生命的敬重出发,以生为本,补偿缺失,呵护成长,致力于助残圆梦。一方面,积极招收各类残障儿童,办学规模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36人,对其中49名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残疾儿童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学生生病了,学校安排专车专人护送陪同就医;衣服脏了老师帮他们洗,衣服不够了老师从家里给他们带;师生在食堂同吃一锅饭菜,在操场一起游戏玩乐;组织教师开展家访,分批次进入每个学生家里,宣传助残政策,了解学生残疾原因、家庭困难状况,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帮助他们完成微心愿。亲切的微笑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底,培育了师生亲密无间的感情,心灵的沟通让家长的辛酸苦楚得以倾诉,拉近了家长与学校和老师的距离,让所有残障孩子及家长都真切感受到学校里特有的爱,也成就了学校文化中浓厚的人文底色。挖掘潜能,发展特长,开发特色课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在关闭一道门时就会打开另一扇窗。长阳特校在实践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