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会活动总结及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相互了解,在致了简单的开场词之后,活动的第一个环节——talkshow就正式开始了,而这,也是全场活动最精彩的部分。第一个上去讲的是梁卿,梁卿以贾宝玉一般的视角解读了红楼梦中的四个人——黛玉、湘云、宝钗、探春,由衷地流露出了对这四个人的欣赏和赞叹。接下来是常哥的讲话,顺着梁卿的思路,分析了探春庶出的身份和敏感的心理,并概括说宝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宝钗是无情,又以理想和现实将黛玉宝钗加以区分,黛玉太理想,宝钗太现实,而湘云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最适合做老婆的女子”,宝钗次之。话题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被引到谁更适合和宝玉结婚上去了,乃至现代社会婚姻观,连侯滟老师都忍不住感慨“娶妻就应如宝钗,黛玉顶多是红颜知己,是初恋,男人把一个如此理想化的女子娶回家,就算志同道合,也总会在柴米油盐前分崩离析……恰如未嫁志摩的林徽因。”又谈到了张爱玲那句有名的言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黛玉是柏拉图式的爱恋,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而这次的讨论,也将书友会带进了一个小的高潮。之后,梁姐提出了不敢看红楼是有感于其结局之悲,又谈到悲剧的美感。谈到西方嘲笑中国古代没有悲剧,她说这只是中西方文化不同造成的差异。西方人表达悲情强烈直接,中国人则含蓄凝重,恰如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差异。细品红楼,你会感受到作者赋予每个人物的深情,以及美梦破碎后人物内心压抑隐忍的伤痛。犹如《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和天星的悲哀,他们隐忍一生的痛楚,纵不像梁亦清、韩新月悲剧的惨烈,却更让人感受到侵肌彻骨的悲凉。这正是中国式的悲剧。常哥笑言。那就别看后四十回呗。就像读水浒只读前七十回一样,把痛苦彻底隔绝,工作总结《书友会活动总结及心得体会》。其实也不必。那是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美,就像鲁迅说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第1页共3页看,那同样传递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哪怕悲痛,让人活下去。后来董悦又谈到红楼中熙凤之精明强干,及刘姥姥进大观园所透露出的封建社会阶级分明,等级尊卑的封建腐朽现象。。红楼之后,我们又聊了西游、水浒和三国。聊到孙悟空时,梁姐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悟空是自由的,上天入地百般武艺,但终究离不了一个约束他的东西——紧箍咒。就像自由与自律的关系,永远相互依存。而对于西游记中妖怪的结局,网络上一句非常流行的“有关系的就带走,没关系的就一棒子打死”是完全可以概括的,西游记中儒释道三教交融,恰如人间的写照,用“假亦真时真亦假”来概括是最合适的。而西游记另一大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除韦小宝之外的又一个满是缺点却被大家喜欢的人物——猪八戒。聊完水浒,我们开始谈水浒和三国,水浒是一种诗意的暴力美学,三国则是一部智谋纷呈的历史,聊水浒时大家就宋江是否该接受招安展开了争论,发言各有千秋,冀晶就其看过的不同的水浒结局的版本大力赞成招安,而其他人则基本反对,都认为宋江是一个毫无实力的ceo,宋江是一种愚忠,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义,而只是一种妇人之仁,讨论非常激烈,以至于探讨到了宋江的整个为人,不过梁姐最后的总结还是比较客观有说服力的,就是我们看历史事件要放入时代背景中,不详实了解当时宋朝政策、梁山好汉处境,我们是没有资格在这里武断地下评语的,这样的争执会变得毫无意义。接着大家还谈到了三国演义的大历史观,譬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观点。更深入分析了诸葛亮和刘备的为人和能力,刘备是一种将将之才,具体谈了孙权成功的因素。活动的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基本就在交融中结束了,接着我们进行了第三环节的讨论——古典名著是否应该翻拍。讨论以1986年央视版、2010年浙版以及2011年张纪中版的《西游记》中的人物角色和造型引入,钟晋伟大力赞成翻拍,认为电视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但是梁卿却大力反对,认为其是一种对于名著的亵渎,不利于进行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过于市场化,但是我们就《还珠格格》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