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建设摘要:专业技能型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建立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积极探索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高职院校;育人;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大学生社团是指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目的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度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团体,是继承和弘扬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类型、层次、规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尤为迅速,在学校教学、学生成才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作用。规划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建设,增强专业技能型社团对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辅助功能,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一、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的必要性(一)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技能型社团的活动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来自于一个专业的成员可以在一种宽松的过程中,进一步温习老师教授的课程,进一步熟练相关操作内容。社团成员们在学习、交流和探索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再返回到课堂中思考解决,能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另外,专业技能型社团的活动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紧密围绕专业学习实际,自愿开展的活动,虽然有专业教师指导,但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再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易于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行动上形成趋向性,激发学生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二)发挥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90后的学生具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追求个性要求独立,因此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来越多的同学对传统的班级活动不感兴趣。学生社团则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是学生张扬个性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发挥个性,学会自我管理,有助于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同时,学生社团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提高实践能力,扩大教师“双师”队伍。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强调专业知识在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对指导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指导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授课,还要在技能训练指导、活动课题的选择、解决问题途径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另外,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成员大都是专业技能方面的优秀学生,这就迫使指导教师要时时学习、时时更新,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训练,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二、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一)组织管理机制不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同其他非专业学生社团一样都隶属于学校团委,由校团委或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机制的好处是校团委能做好全校社团的整体管理工作,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过程,但容易导致专业所在系部对专业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不重视。另外,现在很多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建设混乱,缺乏延续性,会员队伍松散,造成社团发展后劲不足。(二)教师指导力度不足。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都已实行导师制,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训练,但是大部分指导教师都是义务或兼职工作的,很多时候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保证社团指导的力度和质量。而且指导教师大多数都是校内教师,缺少现场实践经验。(三)社团活动辐射面小。现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