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一、(1)叙述永州之民争着捕蛇的缘由。二、(2——4)叙述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三、(5)指明“苛政猛于虎”的问题实质,说明写作意图。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文章各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正体现了“说”这种文体的特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题旨“毒”蛇赋敛毒毒非死则徙尔吾以捕蛇独存鸡狗不得宁焉吾则弛然而卧则熙熙而乐乡邻旦旦有是一岁犯死者二赋敛之毒甚于蛇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之永洲之野产异蛇若毒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悍吏之来吾乡谨食之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故为之说的.助词它.代捕蛇之事代词.指代“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句子为短语代词.它的.助词这.代这篇《说》风檐展书读———揣摩文意读第一节.思考:第一小节主要叙述什么内容本节主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极其特殊的医疗功能,还交代永洲之人争相捕蛇的原因,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1.色彩异:黑质而白章2.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3.用途异:可以----------是极珍贵的药材当其租入(暗示租税之害有甚于蛇)风檐展书读———揣摩文意自己低声读2——4节.边读边思: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羡慕,请问“利”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这个“利”字的?三.四两节的内容:从蒋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利”指的是以捕蛇抵挡赋税这个“利”是用死换来的,利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痛苦和悲伤,这个利是用生命换来的.说明捕蛇给三代人带来痛苦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述说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简述蒋家三代捕蛇的遭遇蒋氏面对作者提出的“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何还会“汪然出涕曰”?因为他对赋敛极为地恐惧第三小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当时真实的现实点明主旨的话: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点明写作意图的话:以----------------得焉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思维训练营——理解性填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蛇毒”与“苛政”对比,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蒋氏与乡邻对比的有关课文的原句。1.生死的对比:乡邻们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2安危的对比:乡邻们____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能__________________.3.冒死亡威胁的情况:乡邻们______________而蒋氏____________________.非死则徙尔吾以捕蛇独存虽鸡狗不得宁焉驰然而卧旦旦有是哉一岁之犯死者二三焉请你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反面的对比还有乡邻的“先死”与蒋氏“后死”的对比以上的这些对比清楚的说明了什么问题?1.蒋氏宁愿捕蛇抵税的原因2.苛政猛于虎。(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