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导入杭州外国语学校夏谷鸣一、导入的方式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同时建立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们的认知发展总是建立在原有图式基础上完成。因此,以旧引新就成了一种常见的方式。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展示学生熟悉的几个单词,让学生分析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们列举其他的单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展示内容,如英语英国和美国英语在拼写方面的一些规律,最后教师就展示内容进行归纳。这种运用原有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便于学生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他原有的认知图式之中去。导入也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完成。比如有的教师在阅读的导入采用了面部表情各不相同的四幅卡通图片表示四种不同的金属,说明这些金属遇到盐酸后的反应。由于阅读的课文是关于实验的,教师借助化学实验的知识,利用卡通图片导入就显得直观形象,且有一种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类似实验。任何课型都需要导入,导入的方式因导入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因导入的内容不同而不同。导入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借助图片、可以利用视频、可以将故事、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总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同时又能为接下来学习活动做某种必要的准备,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导入因内容而不同,因目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教师的习惯和风格不同而不同。有的教师擅长唱歌,他可能要会采用唱歌的形式;有的教师擅长诗歌朗诵,他可能会采用一个诗歌的方式来导入。而有的老师喜欢剪纸、跳舞,也有的喜欢事物。导入同样与教学条件有关,像农村中学里面他可能没有多媒体,那么他就不会是多媒体导入。城市中学有多媒体条件,可以采用PPT或视频的方式导入。导入同样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导入方式的要求不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导入的要求也不同。我们不能想象采用同一个活动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导入新课。二、导入的原则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帮助学生做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做准备,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准备。知识既包括语言知识方面,也包括一般的世界知识,话题知识等。同时,也包括策略知识以及任务知识等。所以导入,一是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的内容一致、相关,不能是那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例,只是为了热闹。第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所谓关联性,也就是说他要能够解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导入要具有直观性,比方说我们可以用图片,视频,当然就包括语言的直观。幽默也是一种直观,情境也是一种直观。第四,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老师的问题要给学生一种挑战性,或者引起一种悬念。第五,导入要有趣味性,因为它是课堂的开端,能不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激起学生那种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归纳起来,导入有四个要素要掌握:第一个要素,是要引起注意。第二个要素,就是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三个要素,是让学生要形成一种学习的期待。第四个要素,要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导入能否成功,是要学生能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间来。如果做好了铺垫,学生就能够参与,如果我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愿意参与。所以说导入的原则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认知需要,从而形成学习期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