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的年代已有2500多年,但文章中的思辨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并帮助学生揣摩到人物内心活动及其性格特点。【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接着进行部分细化分析,学习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时,注重对推理过程的分析,训练学生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再进行课文结构首尾呼应的点拨,最后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品读全文,升华感情。【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认识晏子1.师简介背景: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常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2.揭题导入:题目叫做“晏子使楚”,晏子的原名叫做晏婴,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叫他晏子呢?这个“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你能说一说古代还有哪些人的姓后面也有“子”吗?(师生交流。)(揭题板书:晏子使楚)3.解释课题:晏子使楚。晏子是作为哪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呀?(齐国)[设计意图:简介当时事情发生的背景,同时补充介绍晏子的资料,理解课题,使学生对晏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引导学生将这三件事情用小标题概括)4.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晏子出使的结果。交流、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为何变“侮辱”为“尊重”?(板书:斗)谁能简单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