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建设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48号[键入作者姓名][选取日期]目录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建设用地....................................................................................3第三章建筑规划设计............................................................................7第四章建筑间距................................................................................11第五章建筑日照................................................................................15第六章建筑退让................................................................................16第七章城市交通工程规划设计..........................................................19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与管线..............................................................25第九章附则....................................................................................28附录1名词解释.................................................................................29附录2附图.........................................................................................32附表6-1..................................................................................................401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实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标准化和法制化,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涉及建设、消防、人防、绿化、抗震、环保、节能、交通、防洪、燃气、风景名胜、文物保护、信息网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建设、公安交管、消防、园林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第四条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应当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保持武汉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江、湖、山、城”的自然生态格局,体现低碳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建设工程规划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创造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形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2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照《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执行。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可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规定确定。第六条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符合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除公益性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外,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应满足最小开发单元的要求,其中,居住项目应不小于8000平方米,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项目应不小于10000平方米。下列情形可适当突破最小开发单元的要求:(一)因街区内邻近土地已经建成,规划期内不具备扩大建设可能性的;(二)因街区内邻近用地实施特殊功能控制(如市政公用、公益设施等),不宜扩大、合并实施的;(三)中心城区零星合法建筑被鉴定为D级危险房屋的(个人建房除外),未压占规划“五线”(即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紫线),且所在区政府出具不具备纳入征收条件说明的;(四)按照批准的总平面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分期实施的(五)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确需进行建设的。第七条单个建设项目办理出让前规划设计条件的,其地块建设3强度指标应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本市用地建设强度管理规定论证后确定。结合有关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要求,在满足日照、交通、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前提下,下列项目的建设强度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放宽:(一)保障性住房项目;(二)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