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以法治精神、严密制度、创新观念落实安全工作今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首次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安全发展”,这是新时代安全发展的重要标志,充分展示了党和国家对于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其深意值得我们深刻理解,安全发展需要我们真正行动起来,全面深入的贯彻。一、深刻理解“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习总书记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体现了总书记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的极大关心,为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安全生产法》也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安全发展正日益成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硬约束,用法治的精神、法律的标准,规范一切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也正在成为经济活动最大的规矩,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设定为“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就是要使得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安全生产法治化得到进一步贯彻。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惠及人民群众,党中央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安全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发展方式,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安全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理念,需要从事生产、经营和建设的千千万万的建设者、经营者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抓铁留痕的落实、咬定青山的坚持。我们作为国有制企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思想。树立安全发展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法治精神、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安全平稳的生产经营环境,努力成为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的示范。二、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安全生产保障安全发展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安全生产保障安全发展,就是要更加自觉地弘扬法治精神,切实用法治思维审视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用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安全规章制度的最高依据和准绳。其背后是全民的意志和国家的力量,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尚方宝剑和安全发展的终极保障。企业抓安全工作,如果依据的是法治,那么安全管理就拥有了力量之源。用法治的精神进行安全管理,能够解决安全工作管理参差不齐,甚至软弱涣散、约束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个我们以交通法规为例,就能非常容易理解安全生产法制化的必要性。和交通安全相类似,安全生产也从来不是一人一事的,而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项,生产事故的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被别人伤害,最终都是社会和家庭承担损失和痛苦。因此防范安全事故,必须是生产者、经营者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责任和义务。违者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因此作为铁路车轮生产单位,工艺复杂、工序众多、人员也较为密集,我们必须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增强职工,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法律意识,要把执行安全规章提高到遵纪守法的高度来认识,超越各种利益纠葛和本位主义,最终守牢安全生产的法律红线,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发展。三、不断更新和编织更为细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生产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管理就是最大的着力点,关键就是常抓不懈和对症下药。安全生产工作在具体的措施落实上,要更加结合企业的实际,职工的整体素质,知识水平,装备和工艺情况、经营环境等因素,以《安全生产法》为纲,因地制宜。做到有岗位就要有安全红线,人机在动,安全坚决不松。目前,轮轴事业部面临生产任务紧、人员平均年龄偏大、岗位人手不足、产品质量风险大,人员工作压力大、外委承包增加,外委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状况差强人意等情况。安全工作就必须要在制度和规范完善上做更多的工作,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防范。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重在过程,要坚持不断识别不安全因素,保持制度和规范能对不断出现的新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