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二、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一、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二、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教学难点: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名言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4、师述: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你对他还有多少了解(指名交流资料)5、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栽花赏花1.课文除了写高尔基写信教子之外,还写了什么?(儿子给父亲栽种花草)2.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3.指名读,边听边想: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5.抓住懂事,引导想象: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只有十岁孩子的心灵,想想:这是一个对父亲有着怎样情感的孩子?(子爱父)他为什么要给父亲栽种花草?他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6.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去这块栽满花草的芳草地去看看吧!(师读,生想象:所见,所闻,所感。)7、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地读一读吧!8、这些盛开的花在你眼里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此时他的感受如何?(说不出的高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父爱子)(1)指名读(2)齐读写信教子过渡:这些盛开的花儿,真象儿子灿烂的笑容,高尔基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给了在远方的儿子,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封信!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这封信里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请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两个“美好的东西”,它们的意思相同吗?2.扣住“美好的东西”引导交流。(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3、(课件出相关图片)总结“美好的东西”指的另一层含义。4.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做“给”多“拿”少的人。)4.总结: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着儿子为父亲种的花,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齐读整封信)(板书:爱)三、总结延伸1.总结:(结合板书)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予人玫瑰,手留遗香。)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四、齐读全文,回归整体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感受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那浓浓的爱。五、布置作业:课后4题(灯片打出:书信格式)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也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给”,永远比“拿”愉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板书设计: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栽写花爱信赏教花子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