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3分)居家学习期间,班级开展“中医与抗疫”线上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5分)阅读班级网站上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中医药学起源并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统一体,特别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整体性。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提供诊疗依据,综合分析、归纳症型。在具体治疗时,灵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种手段,最终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①之:中医所治的是“人”,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中医名家建言献策,确定诊疗方案,多批中医专家团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中医通过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因人②宜,除湿邪,护正气,在改善轻症患者症状、阻止重症患者转危等方面效果显著。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供(gōng)与(yǔ)B.供(gōng)与(yù)C.供(gòng)与(yǔ)D.供(gòng)与(yù)(2)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弊②治B.①弊②制C.①蔽②制D.①蔽②治(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____,调节阴阳,强身健体②_____;丹心妙手,阻击疬疫,③______护生灵A.①望闻问切②保平安③扶正祛邪B.①望闻问切②除病痛③中西结合C.①草药银针②除病痛③扶正祛邪D.①草药银针②保平安③中西结合2.(2分)“古代中医名家”小组在搜集资料时发现,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学家在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比如《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游山西村》的作者。3.(2分)“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小组为大家推荐了两幅书法作品。下面介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1属于行书,横平竖直,牵丝萦带,刚劲雄健。B.作品1属于草书,笔画简省,连绵起伏,顾盼照应。C.作品2属于楷书,方正严谨,结体宽博,协调平稳。D.作品2属于隶书,形体扁宽,笔画丰腴,端庄古雅。4.(4分)下面是一位同学活动后写下的感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以自然之物【甲】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中医提倡“治未病”【乙】即“来病先防、既病防变”。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正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中医理论和手段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做出了独特贡献。更令人骄傲的是,随着中国的医疗专家团队奔赴全球各地,抗疫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也得到了各国的认可。用于治疗流感症状、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处方订单在纽约等西方城市几乎翻了一倍,国外很多地方都出现中药被抢购一空的现象。曾经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和丰富经验的中医药,将走向世界。(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顿号【乙】逗号B.【甲】顿号【乙】冒号C.【甲】逗号【乙】冒号D.【甲】逗号【乙】逗号(2)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5.(4分)默写(1)逝者如斯夫,。(《论语》)(2),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芳草姜姜鹦鹉洲。(崔颢《黄鹤楼》)(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6.(7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墙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首诗由狂风破屋写起,继而写看到群童抱茅的①之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②转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