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VIP免费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_第1页
1/6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_第2页
2/6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_第3页
3/6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命与水》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数据准确。【学情分析】我校学生视野开阔,见识多广,思维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来讲,独立阅读能力较强。阅读时能为文章作批注,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始终以“以生为本”的理念来贯穿整堂课,同时,还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节课的关注点。【设计理念】设计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和本册教材第五单元金钥匙的训练要求以及说明文题材的特点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来设计教学过程。1、课程标准有一条对(5--6)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结合这一要求,教学时设计了捕捉信息的环节,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书,在学生看完书后又进行填写信息的活动,同时还注重了学生搜索信息时学习方法的渗透。2、结合教材第五单元金钥匙的训练要求,教学时设计了认识写详细提纲笔记的好处。教材的第一单元已要求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写简单的提纲,通过对第五单元提纲的学习来继续发展学生的能力。3、依据题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效果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教学中,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和多媒体的使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在语境中理解“新陈代谢、溶解、吐故纳新”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数据准确及打比方形象的特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数据准确及打比方形象的特点。3.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教学难点1、理解“生命与水”,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2、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用简短的话概括你对“水”的认识2、水的确像大家说的那样重要:大自然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花鸟虫鱼离不开水,人类也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命与水》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课文内容讲生命与水的关系二、检查预习情况1.小对子检查课后生字栏认读2、出示生字词,小对子汇报认读3、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小对子汇报4、学习生字。(1)本课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注意?(2)教师范写(3)听写(4)集体订正5、小对子检查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小对子汇报检查预习课文情况6、回顾课文内容,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简要地介绍了生命与水的知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喝水也要讲究科学。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学习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生命与水的知识?(理清文章的脉络)(2)小对子交流2、梳理,小结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四、品读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师:为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呢?(1)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词句,举手回答。(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出示重点句:一般的细胞中至少含有70%的水。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差不多占了35千克。血液中有大约90%的水,肌肉中水占70%左右,即使是骨骼也有20%以上的水。(3)为了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命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