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以及书画发展背后的社会原因,理解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2)过程与方法:根据书画同源理论,从发展脉络和特征两方面进行类比教学;以时间为主线索,以写实和写意作为辅线索进行教学。(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美,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美学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二、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很简单,主要集中在知识层面,重点在于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梳理,难点在于对书画发展的特征进行解析。三、教学分析绘画艺术欣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是本课潜在的一个教学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突破点就着眼于这里。对于美的理解,避开师生都生疏的艺术美,从历史美这个角度去发掘,具体而言就是发掘绘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使用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中出现的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作为导课的引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刻画符是文字还是绘画?教师得出结论:书画同源——文字是对绘画的抽象,绘画是文字的基础和前提。(2)根据书画同源理论,进行结构框架梳理:文字的用途实用艺术绘画的用途实用艺术写实写意汉字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特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这里使用“用途”这两个字来代替),运用书画同源理论,引出绘画也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特征,进而继续延伸为写实和写意。关于对“写意”的理解,可以从“意”字进行突破,“意”字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意境;二是,意识,在具体讲就是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3)新课开始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书上给出了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盆》和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图》(也称作《人物凤鸟图》)作为代表作品,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时代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在讲述之前,必须要对浪漫这一词进行解析,学生们感兴趣的可能是生活中男女之间的那种浪漫,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艺术赏析中对浪漫,关于这点,可以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比如从李白的诗中得出结论,文艺中的浪漫主义是和现实主义相对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浪漫理解为“超现实”的现象,所以暂时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一切超现实的就是浪漫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期绘画的特点了。接下来挖掘《集体舞蹈盆》的历史内涵,将着眼点放在了人物两腿之间多出的小黑线上。关于这点,学界有诸多说法,常见的是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说,在这里选取图腾崇拜这一说法进行讲解。具体的联系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作为人类在探究“人是从何而来”之类的问题时,通常就会认为自己与生存联系比较紧密的某种动物或者植物之间存在着亲属关系,或者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这就是图腾崇拜,而《人面舞蹈盆》就反映出了相关内容。然后是对《人物凤鸟图》的解析,着重点在对凤的讲述上,让学生观察该画,注意凤凰的形象——头是朝上扬起的,一对翅膀呈展开状,两腿一前一后呈奔跑状。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可以得出凤凰是朝天上飞这个观点,进而再提示学生该画实在一个楚墓里发现的,那么学生就可以想到灵魂升天这一说法,进而给学生讲述秦汉时期的天命观,顺便对“珍禽异兽,神魔鬼怪”这个特点进行解析,主要是通过先秦时期的大交流,大融合,秦汉时期的大一统这个角度来言,在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