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电阻一、电阻1、电阻:(R)电路图中符号:2、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3、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3)换算:1M=___________K,1K=_________。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4、影响因素要点诠释: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或小灯泡亮度的)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法。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还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只有极少数(玻璃)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4)说明: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例题1、有一段导体,下列措施中能减小其电阻的是()A.减小导体两端的电压B.减小导体中的电流C.减小导体的横截面积D.减小导体的长度例题2、一个电阻接在10V的电路中阻值为10,当把开关打开,电阻两端电压为0V时,它的阻值应为______。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镍铬合金的电阻一定比同长度的铜导线的电阻大。B.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大C.一段导体无论是否有电流通过,它的电阻总是存在的D.一段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时电阻小例题4、关于白炽灯丝的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灯丝发光时电阻大些B、灯丝不工作时电阻为零C、灯丝重新搭上后电阻减小D、灯丝不工作时电阻较小例题5、如图所示,当细铁丝绕制的线圈不加热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当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可看到电流表示数将()A.大于0.3AB.仍等于0.3AC.小于0.3AD.不能确定例题6.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⑴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⑵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⑶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______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时他们将所选的两种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通过比较电压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的大小.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1)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时,他们将编号为两根金属丝对应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当发现电压表示数U1:U2接近时,可以初步判定:在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2)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将编号为A和C两根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则他们想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之间的定量关系.(3)在“交流与合作”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将所选的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之间,读出电流,然后利用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也能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合理吗?请说明理由.答:不合理要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则要使电压保持不变,将不同金属丝接入电路M,N之间,M,N两端的电压不能保持不变。二、变阻器:电路符号或者⑴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电阻线的_________来改变电阻。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50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1.5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和部分电路两端的__________;②保护电路。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30.5B镍铬合金0.60.5C镍铬合金0.31.0D康铜丝0.30.5E康铜丝0.31.0F康铜丝0.80.8SRAMN乙12V1SRV2甲第8题图要点诠释:1、使用方法:选: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串联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