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1.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A.有统一全国的雄心B.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C.平定六国的合理性D.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2.《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下列内容与材料中颂扬的历史人物相符合的是()A.创立皇帝制度B.推行分封制C.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D.实行井田制3.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体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5.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A.军事制度B.法律制度C.政治制度D.文化心理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6.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A.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7.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郡国并行制9.右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此外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反映秦朝()A.法律严酷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重儒尊法10.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诗意理解准确的是()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源B.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C.焚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D.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赢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基础达标1.C【解析】根据材料,六王“专”“贪”“暴虐恣行”,导致内忧外患,而消灭六王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