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加试题强化练(二)一、选择题1.(加试题)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是要能容纳不同的意见,而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往往都是出于公心。B、C、D三项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2.(加试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B项符合题意。3.(加试题)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年份丝茶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1871~1873年87.2%12.8%1891~1893年51.5%48.5%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答案B4.(加试题)在党的某次会议决议里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土地革命”“秋收起义”等关键词,可推断该会议是()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1927年八七会议上党中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5.(加试题)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导致下图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央苏区食盐价格变化示意图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答案A解析图中曲线反映了中央苏区食盐价格不断上涨,说明食盐货少价扬,反映了国民党的封锁。故A项正确。6.(加试题)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该材料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有法律就有自由B.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思想,通过对材料分析,可以理解到“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据此正确的信息是C项。其他各项与材料不符。7.(加试题)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答案D解析德意志帝国是封建(容克)帝国,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项可排除;帝国议会并不是人民的代表,不可能代表人民监督政府,且“秘密投票”与“直接民主”不相符,故A、C两项都可排除;而帝国议会的产生过程中有“普遍和直接选举”的成份,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D项正确。8.(加试题)1917年11月6日,某次起义爆发。次日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个别据点外,几乎整个首都都落入了起义者手中。这次起义是指()A.里昂工人起义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C.巴黎公社革命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1917年11月”及“冬宫”等信息判断是D项。9.(加试题)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10.(加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B.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惧C.人类对友好的向往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