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一、单项选择题1.(2015·吉林市汪清县六中模拟题)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了一对矛盾,即城市工商业者做了一些所谓“有辱斯文”的事,而官府反对之,这说明了商品经济带来了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封建统治者站在维护儒家伦理的立场上是不能接受的。故选C项。2.(2015·模拟题)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③民国时期的“发型”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④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答案D解析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错误,①错误;从材料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是否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②正确;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可知剪辨易服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③正确;④材料中未涉及到。故选D项。3.(2015·山西省第三次诊断考试)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B.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可知C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与题意无关,A项错误;B、D两项说法比较片面。4.(2015·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答案C解析从“1859年”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地区的人民生活的变迁。A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在“普遍西化”这种说法太绝对;D项中“获得解放”还包括思想观念的解放,错误;C项符合题意。5.(2015·长春外国语学校诊断试题)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B.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C.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D.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君主专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文秀通过法律程序希望解除与傅仪的婚姻,说明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但是不能说明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故选B项。6.(2015·哈三中第一次测试)19世纪末,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在德国订制了宫廷专列,慈禧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而以内监“贯绳曳之”。这反映了()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近代经济的发展B.洋务运动无法推动社会进步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D.政府阻挠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慈禧的做法过于保守,不利于社会进步。A、D项材料中未涉及到;B项与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