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指出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民主制度C.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D.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但不是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2.对“雅典城邦”(AthensPolis)一词中“城邦”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A.城市国家B.公民国家C.独立国家D.联邦制国家解析:选A。城邦即城市国家,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故选A项。3.“(希腊)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城邦权力遭到滥用和误用B.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C.公民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D.公民积极性受到城邦调动解析:选A。题干材料体现了公民的参政积极性、集体荣誉感、城邦利益至上,“城邦权力遭到滥用和误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A项。4.“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解析:选D。由题干中“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和梭伦在土地问题上对贵族和平民的态度可知,D项正确。A项中“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的表述、B项中“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的表述均与史实相反;C项中“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的表述与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的史实不符。5.有历史教材评论某次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次改革()A.开始实行陶片放逐法B.推选伯里克利为首席将军C.由执政官梭伦来推行D.将雅典民主推向“黄金时代”解析:选A。克利斯提尼改革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区部落,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故选A项。6.下图是雅典古剧场遗址,当时进入剧场观赏戏剧的公民可以领取“观剧津贴”。做出这一规定的是()A.克利斯提尼改革B.梭伦改革C.庇西特拉图改革D.伯里克利改革解析:选D。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国家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故选D项。7.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解析:选A。雅典民主政治是典型的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相同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A项。8.下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①习惯法②成文法③公民法④万民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由时间可知该法律为《十二铜表法》,它既属于成文法,也属于公民法,故选B项。9.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至上C.维护私有财产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解析:选C。漫画体现的是欠钱问题,钱是私有财产,故漫画体现的是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选C项。10.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这段话表明()A.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