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自学学案:(温馨提醒:仔细阅读,独立完成)(1)、汉朝刺史制度:(人物)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地地方的控制。(2)、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设中书省、和,尚书省设吏、户、、、刑、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后来凡参加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3)、元朝的行省制度:元代以(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一是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是元朝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军政要务呈报。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向皇帝述职。中央还以检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等形式加以控制。二、基础训练(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前面)1.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也有创新。下列属于汉朝对秦朝制度进行创新的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刺史制度2.西汉“中朝”形成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D.加强政府的办事效率3.汉武帝对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A.频繁任免丞相B.起用布衣为相C.组成“中朝”决策机构D.废除了三公九卿制4.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6.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7.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刺史D.太尉9.元朝的行省制度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三、能力提升:(温馨提醒:仔细审题,认真解答)11.著名历史人物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2)唐太宗的政治制度改革的最主要举措是什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3)比较汉武帝和唐太宗改革政治制度的主要相同点。专题一第3课参考答案一、自学学案:(1)汉武帝、刺史(2)门下省、尚书省、礼、兵、政事堂、政事堂(3)行中书省、腹里、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觐见皇帝、省官互迁制度二、基础训练:1----5DADCB6----10DBCDA三、能力提升:11.(1)汉武帝改革:起用布衣为相,以控制宰相;起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组成中朝决策机构,削弱宰相的权力;划分监察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最主要举措是实行三省六部制;改革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对地方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削弱宰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专题一第3课参考答案一、自学学案:(1)汉武帝、刺史(2)门下省、尚书省、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