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限时集训(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漳州质检)春秋时期的《管子》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井田制已经瓦解B.铁器牛耕尚未普及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2.《盐铁论·水冒》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用力鲜,功自半。”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3.中国古代农民早期采用的是耕耱结合的方法,即在翻耕后用“耱”来耱平地面和耱碎土块,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后来,则在耕耱之间又加上了“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于()A.春秋时期B.西汉时期C.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4.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A.用于农田犁耕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5.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天工开物》节选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资少者的田租,或借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借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7.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8.(2016·扬州模拟)4世纪时,马塞林努斯不无夸张地说,在罗马,这种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贵族,而今已经推广到不分贵贱甚至最低的各阶层。这种衣料应该是()A.麻B.葛C.丝D.棉9.“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A.夏商周B.春秋战国C.魏晋南北朝D.宋元时期10.(2016·菏泽模拟)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11.“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B.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宋朝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D.清朝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12.(2016·宁德模拟)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陶瓷业的分工较细B.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C.工人领取计件工资D.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春秋晚期出土的牛尊照片和相关文字史料。使五尺竖子引其棬(注:棬为牛鼻上的小铁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吕不韦《吕氏春秋》材料二汉代牛耕画像石唐代线描牛耕图材料三历代犁的A—A面剖视示意图新石器晚期石犁商代石犁战国铁铧冠西汉铁犁铧(1)材料一可以反映出有关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哪些历史信息?(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汉代牛耕画像石”图中牛与犁之间的连接方式,并指出它与“唐代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