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高一理科)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2017.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I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皇帝制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材料可以推断出()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4.“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灭六国B.统一文字C.推行郡县制D.修筑长城5.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据此,下列时期属于“无道”的是()A.西周B.战国C.秦汉D.唐朝6.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九卿7.汉代颁布某法令后,出现了“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数里”。该法令是A.分封同姓王B.“诛晁错、清君侧”C.“推恩令”D.在地方设节度使8.隋唐科举制革除的当时最大的弊病是()A.选官重武轻文的现象B.豪门士族垄断国家政权C.官员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D.中小地主的反抗9.公元前6世纪末,促使雅典民主制确立的执政官是()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10.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西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C.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D.拥有公民权的雅典男子11.一个雅典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B.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述C.他可以和他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12.罗马法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A.习惯法的形成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公民法的形成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1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14.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15.有学者指出,1689年《权利法案》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A.《大宪章》的颁布B.议会制度的出现C.君主立宪制确立D.责任内阁制形成16.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17.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独立宣言》B.建立邦联制C.推行三权分立D.实行总统制1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A.德国B.中华民国C.美国D.法国19.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