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月考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2.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C.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D.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3.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集市数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直隶山东14132421048252764112643537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45919131515451520543976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4.1876年葛元熙《沪游杂记》中提到:“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材料表明当时上海A.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深刻剧变B.受到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冲击C.民众服饰样式及功用发生变化D.社会交往商业化特征日益显著5.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下列对此表内容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0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19696100①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③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中国是纸币的故乡,产生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600多年。然而,当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英格兰银行的纸币已经通行于世界,而中国却仍然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府缺乏纸币流通的监督制约机制②政府滥发无信用纸币,造成纸币信用崩溃③海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原料易得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⑤海外贸易繁盛,白银相较纸币更具流通优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8.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西班牙②“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葡萄牙③这种现象在当时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10.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11.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