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不管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还是先代贵族,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因此D项正确;AC项明显不符合分封商代贵族的目的,排除;B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D【解析】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故选D。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至高无上是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故A正确。中央设三公九卿,也是为皇权服务,故B错误。地方推行郡县制度,也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排除。颁布秦律,严刑峻法,仍然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始于西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废除了。宗法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影响于后来的各个封建王朝。世袭制始于启,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的制度。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天下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一直至今。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到,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交给工部执行,B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不是第一位,故AD排除。户部主管赋税等内容,排除C。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一对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另一对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选A.①②。【名师点睛】根据所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识回答即可。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防御侵略D.加强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