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估测估算题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速度、长度、质量、电功率等物理量的估测方面。正确估测的前提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大小、数量级的认识:如一般成人、初中学生的质量、身高,步行的速度、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记住的数值如水的密度、家庭电路的电压、干电池的电压、光的速度。是要构建物理模型,简化物理过程,如将组成复杂的物体简化成均匀物体,将形状复杂的物体简化成柱体,这将大大方便我们的估测。是在运算时将数据近似取值,如将g的值简化为10牛/千克,将水的比热中的4.2近似为4,这样大大节约我们的运算速度。例题分析例题1,一般人步行10分钟所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A,7米B,70米C,700米D,7000米分析及解:本题隐蔽条件是一般人步行的速度,一般人步行速度在(60-100米)/分钟,或1.4m/s。例题2,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千瓦,则它可能是()A,电风扇B,电视机C,空调器D,电冰箱分析及解:在常用家电方面,电灯、电风扇的功率在50瓦左右,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功率略高于100瓦,空调器的功率在1-2千瓦,电饭煲、电暖锅的加热功率也在1千瓦左右,电脑有显示器、主机、音响设备等,其功率比彩色电视机大一些,使用5号、7号干电池的小家电,其功率当然很小,一般不大于5瓦。液晶显示的计算器的功率更小。只有万分之几瓦,等等。这些常识,如果我们多了解些,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好处,考试时的胜筹也就多一些。解本题时,根据生活的简单常识――空调器用电要比其它三个电器用电多得多,可以选“C”为本题答案。例题3,一枚币值为1元的人民币硬币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大约为()A,1.2帕B,12帕C,120帕D,1200帕分析及解:硬币的主要成分是铁,我们把它简化为均匀柱体,用P=ρgh来解题,铁的密度取8×103(请注意为了提高估测解题的速度,本专题在表述数据时,常常不带单位,但后面的单位必须是公式解题时正确应用的单位)。g取10,剩下就是高了,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即取2×10-3,三个数据相乘得160,(实际小于160从数据处理时的近似过程就可以知道)。当然应该取C为答案。另一种解法用公式P=F/S来解题,需要获取的数据信息应该是一元硬币的质量(求压力)和直径(求受力面积),需要更多的生活积累,难度比第一种解题方法高,(m=6.2克,d=2.5厘米)。同学们可以自己寻求答案。如果这些信息全无,有的同学就“蒙”,其实“蒙”也需要有正确依据和正确方法。本题“蒙”的依据可以是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1帕,那么一枚硬币有20张纸叠起来那么厚吧,而且硬币总比同样的纸要重得多吧,那你“蒙”什么答案呢?例题4,如图所示,某校初三同学正在进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A,4米B,7米C,10米D,12米分析及解:从题中提供的信息看,在题干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数据,要求从题干(包括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而求得适合选项中的结果。我们从图中可以获取这样的信息:旗杆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4倍(可以利用刻度尺对照),而初三学生的升高一般在1米6左右这是一个生活常识。(我们可以看出,即使你用1.8米来估算,结果还是一样的)。不少同学审题时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旗杆是很高的,大概有三、四层楼那么高,然后从一层楼有3米多高来思考答案。至于“蒙”的方法,由于数据相差不大,就难易奏效了。本题与以往的估测题不同,不仅仅通过文字,还通过图来提供解题信息。其实,在其它热点题型中,通过图和表来提供解题信息,已经有多年了,同学们要注意这方面的习题。估测练习题1,单个西瓜的质量约为()A,0.04千克B,0.4千克C,4千克D,40千克2,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2.5微米B,2.5毫米C,2.5厘米D,2.5分米3,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A,篮球场的长度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根头发丝的长度D,某分子的直径4,一幢十层楼房的高度接近()A,3.5米B,35米C,3.5×104厘米D,0.35千米5,质量为1.8×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A,一只鸡B,一头大象C,一颗小铁钉D,一个小学生6,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30000克的是()A,一头牛B,一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