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0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元素被发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解析】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B正确。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现在已知的元素种类是110多种,有些元素还有待发现;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由于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属递变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变化。【答案】B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B.熔点:C.酸性:D.碱性:【解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所以的沸点小于错误;是熔点很高的原子晶体是熔点较低的分子晶体,B正确;Cl、S、P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也逐渐增强,C正确;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也逐渐减弱,D正确。【答案】A3.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B、E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B、E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D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A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C>B>EB.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E>D>BC.单质B和D在常温下化合生成D.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解析】由题意,可推得A、B、C、D、E分别为H、O、F、Na、S。稳定性正确;离子半径E>B>D,B不正确;常温下,B、D生成不正确;C没有最高价氧化物,D不正确。【答案】A4.有、、、四种离子(m>n),且W、X、Y、Z四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Y、Z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C.W、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电解质D.W、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位、构、性”知识。四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可知W、X、Y、Z依次是Na、Al、P、Cl。、、、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都是弱电解质。【答案】D5.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理论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指导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这个规律是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下面设计实验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探究金属性递变规律:①现有钠、镁、铝、钾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水、酚酞试液和试管等用品,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性:K>Na>Mg>Al。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②已知钾能与氧气起反应,而且反应比钠与氧气的反应更剧烈,锂与氧气的反应不如钠剧烈,生成氧化锂。在室温时,铷和铯遇到空气就会立即燃烧,钾、铷等碱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由此得出碱金属活泼性:;取同样大小的锂块和钠块除去表面杂质,分别投入装有等体积的蒸馏水的两只烧杯里,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③在分别装有0.1的氯化铝、0.1的氯化镁溶液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A试管的现象是,离子方程式为;B试管的现象是,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得出:、、NaOH的碱性强弱关系是,Na、Mg、Al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2)探究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小马同学在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请你帮助她完成下列实验报告:Ⅰ.实验目的:。Ⅱ.实验用品:仪器:、(填写两种主要的玻璃仪器)。药品:新制氯水、溴水、NaBr溶液、KI溶液、苯。Ⅲ.实验内容及现象:①。②。Ⅳ.实验结论:。【解析】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生在实验室中怕动手,不细心观察,不注意分析问题,只会机械地按课本中步骤而实验,我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是可怕的,是没有思想的,也是没有创新的。在新课改的试题中,往往会暴露出学生学习的习惯与能力。(1)金属性可以通过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快慢判断,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产生气泡越快;如果金属与水反应不明显,可以换成与同浓度的酸反应,比较其反应快慢。氢氧化铝溶于强碱,说明它具有酸的性质,则铝具有非金属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