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秦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齐郡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3.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4.2015年7月4日,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中国“土司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B.“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为流官C.“土司制度”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D.明朝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由宣政院管辖5.下列官职或机构中,不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是①门下省②三司使③宣政院④理藩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军事需要而设置B.由皇帝的亲信组成C.提高了行政效率D.参与国事决策7.“品”是我闰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明代A.废宰相权分六部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8.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C.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9.杨宁一先生在《历史学习新视野》中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先生在这里主要是说A.行省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机构C.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D.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10.《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延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相’。”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B.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D.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1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事12.《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13.楚汉战争时,刘邦入关后曾与关中人民约法三章,稳定局势,但是项羽凭借军事实力自封为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相国萧何拾取秦律“宜于时者”作律九章,以安后方。据此可知A.民本思想帮助刘邦统一天下B.楚汉战争导致了社会的动荡C.楚汉战争推动秦律的发展D.项羽仍然保留了分封意识14.宋朝的科举制度不断的扩大,但是考生与主考官容易结成门生关系,因此为了“考革官窝私之弊,”,宋朝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据此可知A.扩大了统治基础B.完善了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