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4月周考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耕而不耢(lào,平整土地的工具),不如作暴。”。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2.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6.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7.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8.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9.“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里所说的“缺乏刺激”是指A、缺乏必要资金投入B、缺少社会市场需求C、缺乏技术成果创新D、缺少政府政策保障10.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11.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日益扩大D、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12.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3.同学小明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