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如“盖、户、念、空明”等,并做积累;•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注意以下句子节奏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以小组为单位,翻译文章。)1、重点字词户念相与空明2、重点句子(1)念无与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概括文章的内容夜晚,我睡不着觉,去找张怀民赏月。1、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闲”?(1)入夜,解衣欲睡。闲;(2)见月色,便欣然起行。闲;(3)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的影子都看得那么清楚。两人闲;(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冬天出游赏月看竹柏,却只有“吾两人”。别人忙,我两闲人。苏轼生活的时代,改革之风大盛,但是他反对王安石“新法”。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2、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乐观、旷达和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1、小组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互解决。2、从语言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明月”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交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明亮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美妙的境界。课堂小结:苏轼的文章仅有八十四字,却美不胜收:美在篇幅的短小;美在内容的丰满;美在结构的灵动;美在月色的描写;美在情感的波澜。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月色描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