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平面镜知识点1: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1、我们家中用来观察自己的穿衣镜实际上就是。这种镜子的表面是的。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作用是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做得一些。2、如图所示为一辆汽车的观后镜图片,汽车司机通过这个镜子可以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生活中你如果注意观察,你会发现通过这个镜子你可以看到汽车后面大范围的景物,用手摸一摸,这个镜子是中间凸起的光滑镜面,这个镜子实际上就是一个。3、右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_____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上的火炬点燃。知识点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像特点:(1)实验中用的是一块透明玻璃板,这对实验探究有何好处?答:。(2)实验所用的两支蜡烛大小是一样的。当调节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时,就好象后面的那支蜡烛也被点燃了。这个现象说明:像的位置就是;像的大小与蜡烛的大小是的。(3)如果在成像位置处竖直地放一张白纸,从白纸上看不到像,这说明通过平面镜所的像是像。(4)经测量还发现,像到镜子的距离与蜡烛到镜子的距离是的。(5)概括起来说,平面镜成像有这样一些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5、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②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③在探究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的高度大小。知识点:1、面镜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5、光污染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7、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的。(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8、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9、一个身高为1.5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那么,人与像的距离是m,人在镜中像的高度为m。若人再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人所成像的大小将。10、用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