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知识精讲人教实验版B一.本周教学内容:2.1曲线与方程教学目的:1.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2.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难点: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知识分析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与方程F(x,y)=0,之间具有如下关系:(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曲线C叫做方程F(x,y)=0的曲线,方程F(x,y)=0叫做曲线C的方程。说明:①在这个定义中,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1)和(2)缺一不可,而且两者是对曲线上任意一点以及方程的任意一个实数解而言的。从集合的角度来看,设A是曲线C上的所有点组成的点集,B是所有以方程F(x,y)=0的实数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点集,则由关系(1)可得,由关系(2)可得;同时具有关系(1)和(2),才会有A=B。②上面定义告诉我们,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y)=0,则M(x,y)∈CF(x,y)=0,因此,方程F(x,y)=0可以作为描述曲线C的特征性质。曲线C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可以描述为③坐标系选定后,曲线被它的方程所唯一确定。但曲线的方程不是唯一的,除与我们选取的坐标法有关外,在同一坐标系下,还会有同解方程。如方程|x|=|y|表示的曲线也可以表示为x2=y2。④这个定义给我们提供了判断点是否在曲线上的方法:即看这个点的坐标是否适合曲线的方程。2.求两个曲线交点的坐标的方法已知两条曲线C1和C2的方程分别为F(x,y)=0和G(x,y)=0,则它们的交点坐标由方程组的实数解来确定。这样,判断两曲线交点的个数,就可以通过判断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解决。3.已知两圆,对方程来说,当λ=-1时,表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过两个圆的交点;当λ≠-1时,表示一个圆,该圆过这两个圆的交点。用心爱心专心4.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动点M的坐标为(x,y);(2)根据动点M满足的性质,写出所求点集;(3)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坐标表示,并化简;(4)证明或说明。说明: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平面曲线的方程,学习中应注意下面一些问题:①在求方程之前,必须首先建立坐标系,否则,曲线不能转化为方程。在具体问题中有两种情况:一是所研究的问题已给定了坐标系,此时在给定的坐标系中求方程即可;二是原题中没有确定坐标系,此时必须首先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选取得适当,可使运算过程简单,所得的方程也较简单。②先设出所求点的坐标(x,y),根据曲线上的点所要适合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是求方程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常要用到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要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曲线的特征,抓住与曲线上任意点M有关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③求得方程以后,按照严格的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应当证明以所得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但在多数情况下,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相同,因而所得的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教材中的步骤(4)可以省略。但是如果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不同,则应删去增加的解,或补上失去的解。5.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曲线的组成和范围,即看一下所求的曲线是由哪些基本的曲线组成的。如所举例题中的曲线是由两个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组成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方程求得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大致范围。(2)研究曲线与坐标轴是否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因为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是确定曲线位置的关键点。(3)研究曲线的对称性。在讨论曲线的对称性之前,应先复习对称的概念和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以-x代x,或以-y代y,或同时以-x代x、以-y代y,方程不变,则图形关于y轴、x轴、原点对称”的道理,这与在数学1第二章中证明函数的奇偶性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