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试题一、选择题(1.5ⅹ30=45分)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良渚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注重精耕细作C.农业地位很高D.国家正式形成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A.《老子》B.《论语》C.《诗经》D.《韩非子》7.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8.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摘要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摘要二各国变法摘要三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摘要四百家争鸣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D.国家统一的趋势10.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A.君主对权臣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C.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D.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11.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图中文字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图中文字下:太尉、丞相、御史大夫)()A.建立了官僚体制B.全国推广郡县制C.继续采用分封制D.不利于国家统一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3.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14.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7年。其统治期间属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15.《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为了解决汉高祖推行的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A.设置中外朝B.杯酒释兵权C.诛杀异姓王D.实行推恩令16.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墨家学说出处记述《管子·重令》“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说苑·政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商君书·赏刑》“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