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3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3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3
第一部分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课时2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1.(2016·山东济宁模拟)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经济措施是“盐铁官营”制度,该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最早开创于西周时期,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与儒家伦理之间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只能体现出政府对盐铁方面的垄断,不能代表对所有手工业的垄断,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四川广元诊断)《后汉书·西域传》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解析“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来,究其原因据《后汉书·西域传》是“其(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这印证了西亚在陆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故C项正确;西汉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故A项错误;记载中未涉及“基督教”,故B项错误;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166年的“大秦”已不是共和国,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联考)右图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此印是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这表明当时()A.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B.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C.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解析“小厩南田”印章作为政府管理官田的有效凭证,还存在管理公田的“右公田印”,说明D项正确;“小厩南田”印章作为秦至汉初官方管理官田的有效凭证,说明政府对土地管理行之有效,但不能反映秦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秦朝采用小篆作为官方标准字体,汉代时期出现更易书写的隶书字体,故B项错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瓦解,故C项错误。答案D4.(2016·江西鹰潭模拟)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可见()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解析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包含情,甚或性即是情,具有贪仁两面,提出民性有“善质”而“未善”,民之向善需要王者的教化,从而为天子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故A项正确;此材料与天人感应、道德信仰危机无关,故B、C两项错误;董仲舒的新思想不是违背了而是发展了正统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河北邯郸质检)“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故C项正确;“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故A项错误;B项遭到严重破坏说法错误;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但据此“春秋决狱”只是司法方面,故D项错误。答案C6.(2016·辽宁大连模拟)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