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答案D解析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就会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项。2.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B.危机爆发的根源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答案A解析表格中的数据有三项,“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综合起来可得出危机的破坏性大,故A项正确。3.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所描述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社会现状:股市崩溃引起连锁反应,企业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牛奶面包供大于求,销毁的不计其数,A项错误;为转嫁经济危机,各国高筑贸易关税壁垒,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找工作如登天一般”说的正是失业现象,符合大危机的表现,故B项正确。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它主要说明了这次经济危机()A.时间长B.范围广C.危害大D.发展快答案B解析图片反映了一只章鱼覆盖在整个地球上,形象地说明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的影响甚至扩展到整个地球,说明了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广。故选B项。5.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灰心绝望情绪答案B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仍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导致经济萧条加剧,题干材料表达了人们对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强烈不满。故B项正确。6.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胡佛()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问题与历史现象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胡佛反对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这说明胡佛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认为经济不景气并不可怕。故A、B、C三项排除,答案选D项。7.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答案C解析“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8.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C.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D.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答案A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受大危机影响巨大,材料中的电影广泛流行,其主要原因是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