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卷2008.11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均应填在答题卡或者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有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4.一位同学在学习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时,对其变化过程整理如下,其中错误的一项整理是A.汉代——察举制B.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C.隋文帝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D.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形成5.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实行郡、县两级制B.广泛推行封国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行单一县制6.“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7.淮安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8.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图一汉朝图二元朝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9.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10.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11.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13.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辽阔B.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