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迈入世界外交舞台2016课标Ⅰ,31,4分以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票证制度;铁路;报刊;电视台2018课标Ⅰ,31,4分运用漫画形式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7课标Ⅱ,41(2),10分新史料考查“一五”计划时期的矿业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时期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变化折射的实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2017课标Ⅲ,31,4分运用图画考查新家国情怀★☆☆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的新发展(2)人民教育的奠基中国初期的教育2015课标Ⅱ,31,4分新中国初期俄文教育发展折射的实质历史解释分析解读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外交和教育等知识点上,对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考查较少着墨。试题多采用新史料,设置新情景,注重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能力立意,预计未来高考中会延续这一特点。备考建议:(1)政治方面,重点把握两个“三”,中国近现代三部宪法(或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外交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创设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是学习的切入点。(3)纵向把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注意与西方经济模式、苏联模式的对比分析。【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这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方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决定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外交方面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步入国际外交舞台。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一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经济方面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考点集训】考点一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1)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答案C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2)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答案B3.(2018湖北荆州一检,9)分析我国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文献的内容,后者较之前者最大的不同点是()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答案A4.(2018山东潍坊期中,6)在万隆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