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五)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9)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10)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C.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甲(A.惟妙惟肖B.入木三分),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绵延,在历史的积淀①(A.dìnɡB.diàn)中,成为文化精髓。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sù②(A.朔B.溯)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至今审读和乙(A.鉴定B.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文中②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____②___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____乙____(3)填入横线的语句,下列排序正确的是()(2分)①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②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③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④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5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选自《狼》)(乙)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①,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②,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③。曰:“狼子野心,诚④不谬也!”(选自《阅徽草堂笔记》)注:①稍长:渐渐长大。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