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习题:5-14①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②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③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习俗④受西方侵略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材料显示的是“买办”和“洋老板”在吃“西餐”,可以判断②③正确,“买办”的出现也说明④正确,依据教材可知①符合史实。答案:A2.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为()①拘谨、保守②美观、适体③呆板、等级森严④方便、平民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中国服饰朝着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发展。答案:B3.“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中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其中的“武装”应指()A.中山装B.古装C.军装D.西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小将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军装的绿色成为流行色。答案:C4.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国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解析:21世纪人们已经不再穿长袍马褂这种服装了。答案:D5.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居住形式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反映。观察下图,其中受到外来文明影响较大的是()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受到外来文明影响较大的是”即可判断出A正确。答案:A6.婚礼,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下列婚礼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①是改革开放后的婚礼,②是传统婚礼,③是改革开放前的婚礼,④是近代新式婚礼,故顺序为②④③①,选D。答案:D7.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A.作者坚持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传统纲常伦理仍在盛行C.小农经济受到冲击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从题目材料中的“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可以看出作者明确站在反对封建礼教的立场之上,因此,A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A8.刘志琴在《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中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蓄发与剃发是汉文化与满清文化的重要分歧B.“断发易服”是三民主义“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C.20万人同日剪辫反映了广东省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D.辛亥革命有力推动了“断发易服”社会思潮的发展解析:广东省20万人同日剪辫反映了广东省反封建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却不能反映其反封建的彻底性,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在我国,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场经济观念已改变了我们的传统B.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对西方文化不自觉地盲目崇拜的结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蚕食解析:“老爷”“大人”等称谓代表着地位尊贵、高人一等;“同志”“先生”等称谓反映出地位的平等。答案:B10.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解析: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看,头上的变化指剪辫,脚上的变化指废止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