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察举制C.郡县制D.嫡长子继承制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家国一体B.中央集权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4、《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由于郡县制A.扩大了疆域B.官僚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5、“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6、“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A.宋朝中书门下B.明朝内阁C.元朝中书省D.唐朝门下省7、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D.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御史府军机处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C.中朝内阁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9、“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下列不同时期的做法中有利于“平民社会”形成的有:①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②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③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④选拔官位较低官员入阁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明、清C.隋、唐D.宋、元11、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B.“门户开放”政策C.居住及租地权D.领事裁判权13、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Linevitch(孪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德国公使)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C.第二次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