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A2.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①加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B.①加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C.①加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D.①加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答案】C3.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氯化铵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钾溶液D.硝酸溶液【解析】Mg是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所以遇到显酸性的溶液会放出H2,氯化铵溶液因为NH+H2ONH3·H2O+H+,铵根离子的水解显酸性,所以放出H2;NaOH溶液呈碱性,不能与Mg反应;K2CO3溶液因CO的水解呈碱性,与Mg不反应;硝酸与金属反应,+5价的氮得到电子被还原,H+不得电子,故不能生成H2。【答案】A4.(2012·莱西质检)在溴水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①镁粉②SO2③H2S④AgNO3溶液⑤NaHCO3溶液⑥NH3⑦KI,能使溶液退色的是()A.全部B.④⑦C.除⑦外D.②③④⑤【解析】KI与溴水反应后生成I2,I2溶于水形成碘水,碘水仍然有颜色。【答案】C5.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氯、溴、碘B.钠、镁、铝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解析】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获得Cl2、NaOH、H2需要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Na、Mg、Al需电解相应熔融物,Br2、I2需由Br-、I-氧化得到;食盐、淡水分别通过海水蒸发、蒸馏即可得到。【答案】D6.(2012·日照模拟)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C.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D.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O【解析】NaClO将I-氧化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色,说明ClO-具有强氧化性,加入Na2SO3溶液后,蓝色逐渐消失,说明I2又被还原成了I-,Na2SO3具有还原性,两步实验可知微粒的氧化性ClO->I2>SO。【答案】C7.(2012·三明质检)取体积相同的KI、Na2SO3、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氯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三种溶液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则KI、Na2SO3、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B.2∶1∶3C.6∶3∶2D.3∶7∶1【解析】由于三种溶质与足量Cl2反应,1molKI→I2失去1mole-、1molNa2SO3→Na2SO4失去2mole-、1molFeBr2→Fe3+和Br2失去3mole-,当反应的n(Cl2)相同时,即三种溶质失去相同的电子数。假设均失去1mole-,则需要:KI为1mol、Na2SO3为mol、FeBr2为mol,则所求为:1∶∶=6∶3∶2,故选C项。【答案】C8.将0.03molCl2缓缓通入含有0.02molH2SO3和0.02molHBr的混合液中,则溶液中H+的浓度与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下列图中的(纵坐标都表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因H2SO3的还原性比HBr强,故向二者的混合液中通入氯气时,H2SO3先被氧化,此时溶液中n(H+)、n(Cl-)及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将增大,直至H2SO3被消耗完全;继续通入氯气,则发生反应:Cl2+2HBr===2HCl+Br2,此时溶液中n(Cl-)将继续增大,而c(Br-)则减小,但溶液中H+的浓度基本不变。【答案】B9.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地球上90%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称溴为“海洋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提取溴时,一定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苯与溴水反应生成溴苯C.可以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D.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一定会发生如下反应:2Fe2++4Br-+3Cl2===2Fe3++2Br2+6Cl-【解析】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浓缩...